唐李推官披沙集第二冊

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推到Twitter
下載閱讀

書籍簡介

李咸用,原籍隴西,後移居宣州。應試不第,曾受徵召為推官。咸用身處唐末五代變亂時期,流離飄泊。楊萬里(1127-1206)序《披沙集》,謂其詩「蓋征人淒苦之情,孤愁幼眇之聲,騷客婉約之靈,風物榮悴之英,所謂周禮盡在魯矣!讀之使人發融冶之歡於荒寒無聊之中,動慘戚之感於笑談方懌之初。」

本書六卷計收詩196首。其中卷五〈春日喜逢鄉人劉松〉:

故人不見五春風,異地相逢嶽影中。舊業久拋耕釣侶,新聞多說戰爭功。
生民有恨將誰訴,花木無情秖自紅。莫把少年愁過日,一罇須對夕陽空。

訴說著戰亂中的無奈。與卷四〈冬夕喜友生至〉詩中「多少新聞見,應須語到明」,兩詩均有「新聞」一詞,指新近聽說、發生的事,被認為是最貼切現今「新聞」詞意的出處。

此本避諱匡、筐、玄、泫、絃、朗、殷、貞、徵、慎等字,不避廓、郭、勻等字。有民國七年鄧邦述手書題記(鈐「羣碧樓」印)、十七年柳詒徵閱記。其遞藏源流與《羣玉》、《碧雲》二書不同,係清光緒間楊守敬(字惺吾,號鄰蘇老人,1839-1915)由日本攜回中國,故書中多日人鑑藏章。

鄧邦述題記云:「此書初為東瀛所收,鄰蘇老人攜以歸國。老人歿後,張菊生(張元濟,1867-1959)前輩欲購藏涵芬樓中,適沅叔(傅增湘,1872-1949)同年告余,宜為三李之合,菊翁慨然允之,遂以歸余,惜蕘圃未之見。」檢傅增湘《藏園羣書經眼錄》亦記本書遞藏故事:「是書楊惺吾得之日本。余于壬子(1912)十月在上海以二百銀幣得之,旋以歸之張菊生。嗣鄧孝先聞之,以藏有書棚本《羣玉》、《碧雲》二集,欲得此使三李合併,癸丑(1913)十月始自滬寄來,遂以歸之。一年之間此書四易其主,志此以作雲烟過眼觀也。」查此書中並無傅氏、張氏鑑藏章或題記,傅氏所記正可補足遞藏脈絡。

鄧氏又言:「既正《羣》、《碧》次第,《披沙》又在《羣玉》之前,他日當刻一『披玉雲齋』印,以紀此遇合之幸也。」檢唐詩僧貫休(832-912)《禪月集》卷十有題〈送黃賓于赴舉〉五言律詩,咸用《披沙集》卷六亦有題〈送黃賓于赴舉〉七言律詩,又《披沙集》卷二〈讀脩睦上人歌篇〉云:「須知代不乏騷人,貫休之後,唯脩睦而已。」因之,李咸用活動時間約相當於貫休,唯卒年晚於貫休。則其在世時代較活動於唐宣宗時期(846-859)的李羣玉為晚,三李集非如鄧氏所定之《披》、《玉》、《雲》次第。

卷內鈐有河合道臣(1767-1841)「仁壽山莊」、「好古堂圖書記」;向山黃村(1826-1897)「寶宋閣珍賞」、「向黃邨珍藏印」;寺田盛業(1849-1929)「讀杜草堂」、「靜節山房宋本鑒藏之印」;楊守敬「星吾海外訪得祕笈」、「宜都楊氏藏書記」;鄧邦述「三李盦」、「羣碧居士」、「披玉雲齋」、「羣碧樓」、「羣碧廔」、「宋刻本」;「藤井方明」、「白水書院」、「幼學」、「□岳」諸印記。另卷前空白葉鈐有一「隅喜」小圓墨章。 (湯蔓媛)

本書為第二冊。

本書為重製封面。

瀏覽本系列叢書

書籍預覽

本書籍預覽係自動產生,內容編排可能未經最佳化,請點選右上方下載閱讀連結下載原始檔案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