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群玉詩集第二冊
- 類型:文學
- 出版日期:宋
- 發行者:臨安府陳解元宅書籍鋪
- 語言:中文
- 內容提供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
- 分類:善本古籍
李羣玉,字文山,澧州人。元代辛文房《唐才子傳》稱其:「清才曠逸,不樂仕進,專以吟詠自適。詩筆遒麗,文體丰妍。好吹笙,弄翰墨。」曾赴舉,未第。大中八年(854)向唐宣宗(810-859,846-859在位)進詩三百篇,本書收錄其〈進詩表〉,以及宣宗閱後敕旨:「卿所進歌詩,異常高雅,朕已遍覽,今有少錦綵器物賜卿,宜令領取。」及令狐綯等人奏請授予弘文館校書郎的〈薦處士李羣玉狀〉。
本書前三卷收詩142首,後五卷收詩114首,共計256首。其中〈石緒〉詩,1950年由小林太巿郎提出係描寫湖南陶瓷窯,詩云:
古岸陶為器,高林盡一焚;熖紅湘浦口,煙濁洞庭雲。
逈野煤飛亂,遙空爆響聞;地形穿鑿勢,恐到祝融墳。
後經調查研究,知所描述的即長沙銅官窯燒製景況,為目前所知最早吟詠窯燒實景詩。
此本避諱匡、玄、弦、朗、恒、姮、桓、廓等字,不避殷、巡等字,為南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刊本。屢經近代名家跋記,有清人季振宜(1630-?)藏記,道光三年(1823)黃丕烈(1763-1825)手書題跋(鈐「復翁」、「蕘翁」、「蕘夫」印),光緒三十二年(1906)及民國七年鄧邦述手書題記(鈐「三李盦」、「羣碧翁」、「羣碧居士」印),民國元年翁斌孫(1860-1923,鈐「一笏齋」印)與傅增湘(1872-1949)手書題記,民國十七年柳詒徵(1880-1956)閱記。
鄧邦述題記云:「此百宋一廛舊物也,蕘圃前後題跋皆滿。……書友柳蓉村持此與《碧雲集》同來,謂蕘翁重視二李過於他書,讀其跋語,良信。」指出此本與宋版《碧雲集》皆為黃丕烈昔年秘藏,鄧氏得此二李集「狂喜累日」,遂將其藏書所命名為「羣碧樓」。觀黃丕烈題跋,其意外得書之喜,亦躍然紙上,於兩書先後賦寫絕句十首,此本得其六。一云:「考棚忽遇書棚本,傳是樓頭幾轉移。信宿借人堂館勝,玉蘭開後又辛夷。余所寓亦愛廬有玉蘭、辛夷,余兩度來此皆見之。雖謂此書之重寓玉蘭堂、辛夷館,何獨不可?」道光三年黃氏帶兒輩赴試,得書棚本二李集,兩度客寓亦愛廬,皆見玉蘭與辛夷花,聯想書中藏書章「玉蘭堂」、「辛夷館印」,而生書雖數易其主,仿佛重回舊地的感觸。「傳是樓」、「玉蘭堂」、「辛夷館」分別為徐乾學(1631-1694)、文徵明(1470-1559)、王寵(1494-1533)的藏書室。
除前述諸家題跋,卷內尚有明清藏書家鈐印41方,可謂印痕累累,由鈐印更可知遞藏源流,茲依序列出:王寵「辛夷館印」;文徵明「玉蘭堂」、「竹塢」、「春草堂印」、「梅谿精舍」、「江左」、「放情山水之間」;張雋(?-1663)「張雋之印」、「一字文通」;季振宜「季振宜印」、「滄葦」、「揚州季氏」、「御史振宜之印」、「吾道在滄洲」、「季振宜藏書」、「季滄葦圖書記」、「宋本」;徐乾學「乾學」、「徐健菴」;安岐(1683-?)「安岐之印」、「安麓邨藏書印」;馮新「馮新之印」、「復初」、「良常馮靜觀藏書」、「良常馮氏汲古齋藏書」;黃丕烈「平江黃氏藏書」、「黃丕烈印」、「碧雲羣玉之居」、「復翁」、「百宋一廛」;潘奕雋「三松過眼」;忻寶華「嘉興忻虞卿氏三十年精力所聚」;鄧邦述「邦述」、「正闇收藏」、「雙漚」、「從吾所好」、「披玉雲齋」、「羣碧樓印」、「羣碧樓」、「羣碧廔」、「宋刻本」諸印記。 (湯蔓媛)
本書為第二冊。
本書為重製封面。 參考本系列叢書
本書籍預覽係自動產生,內容編排可能未經最佳化,請點選右上方下載閱讀連結下載原始檔案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