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雲集第二冊

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推到Twitter
下載閱讀

書籍簡介

李中,字有中,隴西人,或謂九江人。宋開寶六年(973),孟賓于為其集作序,云「以公五、七言兼六言三百篇,目曰《碧雲集》」,稱其詩「緣情入妙,麗則可知」,此本實收詩310首。《碧雲集》為李中生存年代、仕履資料的主要來源。集中有〈烈祖孝高挽歌〉二首,「烈祖孝高」為南唐開國君王李昪(889-943),諡光文肅武孝高皇帝,廟號烈祖。又有三首繫年詩〈己未歲冬捧宣頭離下蔡〉、〈甲子歲罷吉水縣過鍾陵時暮春維舟江渚謁柴太尉席上作〉、〈壬申歲承命之任淦陽再過廬山國學感舊寄劉鈞明府〉。又如〈吉水作尉酬高授秀才見贈〉、〈晉陵罷任寓居依韻和陳銳秀才見寄〉等詩題,知其仕於南唐(937-975),曾任吉水縣尉,晉陵、安福、新喻、淦陽等縣令。

此本是「三李集」中唯一記錄南宋陳宅書籍鋪刻工姓名者,有范生、余士、丁明、劉尚、劉宗、范仁、蔡巳、俞生、范崇、蔡應、吳才、虞才、危和、范午、劉生、黃堅、蔡明等。書中避諱匡、玄、朗、貞、徵、桓、敦等字,不避曙、煦、郭等字。有清季振宜藏記,道光三年(1823)黃丕烈手書題跋(鈐「黃丕烈」、「蕘夫」),七年屠鍾借抄記(鈐「臣鐘」),民國元年翁斌孫借抄記(鈐「翁斌孫印」),九、十一年鄧邦述手書題記(鈐「三李盦」、「羣碧樓」),十七年柳詒徵閱記。

黃丕烈題記其得《碧雲集》、《羣玉集》緣由,並知原藏者馮新,號勉齋,為太史馮秉彝(1710-1780)之子。又有四絕句,茲引其一:「萬物何常盡寓公,人亡人得楚弓同。他年想像藏書者,說是宋廛中一翁。」黃氏又以此本與毛氏汲古閣刊本相校,而謂「有宋本不缺而毛刻反缺,甚至字句有極可笑者,知所據非古刻」,且「毛刻《李羣玉》大異宋本,所分三卷同,其次第則異」,而贊歎「書不得宋刻,竟未可信有如此者」。

鄧邦述題記稱其初得《羣玉》、《碧雲》二集,狂喜累日,即以「羣碧樓」名藏書之所。待見書中黃丕烈「碧雲羣玉之居」印,又做了番考訂,指出「羣玉授弘文館校書郎在令狐相公綯時,而《碧雲》與孟賓于同時,相去遠矣」、「《羣玉》尚在晚唐,而《碧雲》已入南唐,論其後先,余之命名為較真矣」。

卷內尚有明清藏書家鈐印39方:王寵「辛夷館印」、「銕研齋」;文徵明「玉蘭堂」、「竹塢」、「春草堂印」、「林下閑人」、「唯吾知足」;張雋「張雋之印」、「一字文通」;季振宜「季振宜印」、「揚州季氏」、「滄葦」、「御史振宜之印」、「季振宜藏書」、「季滄葦圖書記」、「宋本」;徐乾學「乾學」、「徐健菴」;安岐「安岐之印」、「安麓村藏書印」;馮新「馮新之印」(二方)、「復初」(二方)、「良常馮靜觀藏書」、「良常馮氏汲古齋藏書」;黃丕烈「黃丕烈印」、「復翁」、「碧雲羣玉之居」、「平江黃氏藏書」;潘奕雋「三松過眼」;鄧邦述「正闇收藏」、「羣碧樓印」、「羣碧樓」、「羣碧廔」、「三李盦」、「披玉雲齋」、「從吾所好」、「宋刻本」諸印記。所存諸印幾與《羣玉集》全同,僅缺忻寶華鈐印,足見二書遞藏脈絡之劃一。 (湯蔓媛)

本書為第二冊。

本書為重製封面。

瀏覽本系列叢書

書籍預覽

本書籍預覽係自動產生,內容編排可能未經最佳化,請點選右上方下載閱讀連結下載原始檔案閱讀。